吴晓波谈并购时谈些什么

2022-01-18

引子

7年前,村上春树出版了一本书名独特内容清奇的书《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书一出版就成了畅销书,并成为全球跑友们书单上的必读书目。但很多人,未必真的,会读完它。


1db192ae91395fa3c80a9655b348ebe0.png

年终秀

2021年的最后几天,吴晓波年终秀最后决定改为线上举行。线下演播室就设在离公司不远的杭州小百花剧场。疫情之下,拥抱变化,成为唯一开明的策略。2021年12月30日,吴晓波年终秀如期举行,2700多万人观看了线上直播,效果十分不错。舞台不大,看得出是用心布置,背景里切换的画面精彩纷呈,制作精良,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让人印象更深刻的还有吴晓波老师关于六个周期的深入剖析。特别是第一个周期“百年现代化周期”。熟悉网红体的人可能会说,这叫“国运”。国运轮到中国了。但真实世界远非可以如此简单地一言概之。在这段分析的最后,吴晓波老师总结道:我们如果从百年现代化历史角度来看的话,需要对中国这一轮经济改革运动有足够的信心和足够的忍耐力。

是的,在百年未有之变局之下,是更深层的力量在角逐。

87121cd0fa7122e16f68678adcb4d159.jpg


d4b6df90dd72da32e5aa79b83b0c8040.png

每年一本书

一百年太久,只争朝夕。

在过去20多年时间里,吴晓波保持一年创作一本书的节奏。一年坚持做好一件事,说起来容易,要做到很难。这需要极度的自律,当然,更需要才华。吴晓波出版的书中,广为人知的,除了《大败局》、《激荡三十年》、《激荡十年,水大鱼大》外,还有稍微小众的《历代经济变革得失》及《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当然,不管是畅销书还是小众读物,吴晓波老师的作品中,不少作品已经成为大学课堂的推荐读物。这其中包括,5年前出版的《腾讯传》。

其实早在1990年,22岁的吴晓波从复旦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毕业入职新华社浙江分社时,吴晓波就开始对浙江经济乃至中国、全球经济进行近距离观察和深度思考。

0e308f075a149f416db6d253a1e6c3da.jpg

最近几年,吴晓波老师更是一年保持调研走访60多家企业的频率,相当于平均每周至少跑一家企业。这种调研频率和调研强度,估计会超过一半以上985高校管理学院教授的平均调研频度。从文化产业到制造业,从新匠人到国潮再到数字化智能化公司,从康佳、惠而浦、奥克斯到零跑汽车、有无科技、树根互联,吴晓波老师一直踩在中国经济发展最一线的土壤里。

卷起裤管,把腿扎进泥地里,观察中国经济发展最真实、最骨感的一面,掌握中国企业经营最鲜活、最赤裸的一手资料。这是吴晓波一向的追求。

吴晓波的勤奋、敬业与毅力,值得所有人尊敬!


94a3898a1ff0053569fcdc8634ca00fa.jpg

并购渊源

吴晓波老师与并购重组,有着极其深刻的渊源。

2020年,吴晓波在《三十而已》一文中,写道:

我写的第一篇有全国性影响的报道是《百日兼并》。1991年夏天,杭州一家叫娃哈哈的儿童保健品公司并购了全国第七大的国营罐头企业杭州罐头厂,仅仅用了一百多天时间就扭亏为盈。这个长篇报道发在《解放日报》的头版,还配了评论员文章。两个多月后,邓小平南巡,国势为之一变。

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大地上第一起有据可查、影响重大的市场化并购交易案例。是吴老师对并购重组的一次近距离观察。

2017年9月,白沙泉并购金融展示馆正式落成。吴晓波26年前书写的这起并购交易事件,也被列入白沙泉并购金融展示馆的“浙江并购大事记”之中。

吴晓波还有一项与并购重组的零距离。

2020年6月11日,吴晓波创立的巴九灵开启了资本市场之旅。

cf8238a718850bb05c9105295a186f08.png

根据浙江证监会网站上披露的辅导文件显示,杭州巴九灵文化创意股份公司就坐落在杭州市西湖区北山街道白沙泉158号102室。

57a8dee6fe202771d0b03e0e1030c6d8.jpg

地址里的北山街道白沙泉,全称是白沙泉并购金融街区,这里是全国唯一的并购金融街区所在地,也是全省乃至全国重要的并购策源地。而吴晓波创立的蓝狮子与巴九灵两家公司,都是最早一批入驻这里的企业。

其实白沙泉集聚的机构,主要是并购产业链上的投资机构、金融机构和中介机构,以及数十家上市公司的投资部门。目前,已经有600多家企业注册在此,据不完全统计累积管理资金已经超过2000亿元。财通证券、浙民投、天堂硅谷、恒峰国际、金杜律所、福特资产、浙能基金、证券日报浙江站,浙江资本市场一众头部机构,都扎堆此地。

9b1f4497573a3902571d975400835c90.jpg

就这一意义而言,吴晓波与巴九灵,已经天然地浸泡在、扎根在并购重组生态圈里了。

生于斯、长于斯。

没有比这更近的近距离了。


5fcba060a1f49ac3e4a0246c8b37c7a1.jpg

人间杭州

生于斯、长于斯。吴晓波老师在杭州已经住了整整40年。

吴晓波老师青少年时期生活过的求是村,与白沙泉只有一条马路之隔。曙光路的西边,是求是村;路的东边,就是白沙泉。

今年,吴老师出版的书是《人间杭州》。

文字时而柔软,时而坚硬。

d36ece6473c0651d70f8fdd026f33a64.jpg

当我以一个资本市场观察者的挑剔眼光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发现自己竟很快地沉浸其中。因为当我的目光在方块字上移动的时候,书中的灵魂精准地击中了我内心最坚强也是最脆弱的部分。

我投降了。这是我2021年度读过的数十本书中,最打动我的,没有之一。

印象最深的部分,不是关于白居易、苏东坡、于谦、胡雪岩、秋谨、张静江这些咖位十足的文豪才子、风云人物的描写。而是关于一位佳人女子,就是这位在马塍路居住二十多年、却没有为西湖写下一句诗词女诗人,李清照。在《西湖不照临水人》一章中,曾经出身官宦书香人家,天真浪漫的少女,在命运流转与人生际遇中,成了一个“憔悴落寞的老妇人”。吴晓波写道:人间的繁华与美景,投射到不同的人生里,自有迥异的颜色。……人间的模样,其实是命运的倒影,人间的意义,其实就是活着的趣味,一旦生命萎缩,它们便空空荡荡,不值得哪怕用一个字来记录描述。

这段文字读到最后,眼眶不觉已经湿润。

在这里,在《人间杭州》里,吴晓波讲述了杭州的另一种真实,它穿透所有历史,一直都在。但却未必被人们所记念。

人间的模样,其实是命运的倒影;人间的意义,其实就是活着的趣味。这段文字,也被吴晓波写在了书的最前面。

感谢吴晓波对杭州的另一种讲述。

“如果在人间,杭州或许是最好的人间了”。吴老师写道。

在人间,在杭州,在吴晓波频道,吴晓波几乎谈过所有财经话题:从智能马桶盖到新国货,从中概股暴跌到土耳其汇率,从生育率到研究生考试。

除了并购重组。此前,吴老师极少谈及。

但这一次,吴晓波要谈并购。

我的脑海中,浮现出来的,是沉思中的吴晓波:当我谈并购时,我谈些什么?

吴晓波谈并购时,谈些什么?

这个问题,要留到1月18日,全球并购白沙泉峰会。在峰会上,吴晓波老师,将第一次基于32年对中国经济的近距离观察,以云淡风轻的方式,谈谈对资本市场与并购重组的独到见解。

村上春树的《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你不一定会去看,但这一次当吴晓波“谈并购谈些什么”,你可以听听。

我建议你听听。

你会看到同样的吴晓波,讲述一个不一样的话题。值得期待。

2022年1月18日15:30,白沙泉峰会,一起听见吴晓波,也一起看见吴晓波。

不见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