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中欧所?
什么是D股?
为什么青岛海尔要在D股上市?
中欧所能够提供的融资平台对于海外并购能够起到的作用?
什么样的融资工具能够帮助到中国企业在未来的跨境并购?
以海尔在D股上市为例,中欧国际交易所执行总监钱明为我们分享了一个不一样的D股。
各位来宾大家中午好。
今天跟大家分享这个题目怎么样利用海外融资平台来促进跨境并购过程当中的成功。刚才很多嘉宾讲的,其实并购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有文化整合的困难,团队的困难,其实在第一步会碰到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是资金的困难,尤其在融资方面,在境外融资方面的困难,希望通过我的分享帮助国内的企业能够在海外并购当中通过境外的融资平台来更好的完成海外的并购和收购工作。
10月24日中国青岛海尔作为第一支D股在中欧所的D股市场上市,今天的演讲主要是围绕这个方面跟大家分享一下。
什么是中欧所,什么是D股,为什么青岛海尔要在D股上市?中欧所能够提供的融资平台以及对于海外并购当中能够起到的作用?还有什么样的融资工具能够帮助到中国企业在将来境外并购中的海外融资行为?
中欧所是非常年轻的结构,在2015年11月18日正式运营,再过两天是我们3岁生日,在第一次中德高级别财经对话上设立,当时在克强总理和默克尔总理倡议之下,基于中德两国之间非常紧密的贸易,两国政府都建议为什么不在金融领域有更进一步的合作,于是在两国政府的倡议下,有两个交易所,国内中国证券交易所,之前来自于服务中国上海证券交易所,德国是德意志交易所集团,因为还涉及到衍生品的产品,中国期货交易所,三家股东在德国法兰克福设立。
三家股东构成比例分别40%、40%和20%,平台设立的初衷是向全球投资者提供中国相关或者以人民币计价的标的产品,全世界的投资者都希望分享中国的经济增长和中国企业的增长,基于这样的理念把中国的优质资产尤其蓝筹企业带到欧洲,带到全世界的投资者,用他们的熟悉法律环境,监管环境,以及交易平台交易手段来通过金融产品的交易分享中国的经济增长成果,所以中欧所设立一个非常大的目标是向全球投资者提供此类的金融产品,当然肩负着人民币国际化重大的使命,当时非常快国务院批准了这个项目的设立,寄希望于中欧所能够在整个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当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希望连接中国和欧洲金融市场这样一个金融服务的平台,因为所有在中欧交易所挂牌无论股票、债权,ETF、衍生品在欧洲的机构投资者都可以进行无差异无时差的交易和投资。
目前的产品包括现货和衍生品,在现货市场目前有第一支D股青岛海尔在三周前上市,另外一支产品交易所交易基金,包括债权,还有一支衍生品,今天重点想说股票和债权,作为融资的两条腿,你可以在海外并购当中用股权进行融资,也可以用债权进行融资,也可以用现金,这个不是主流。
D股市场建立在法兰克福交易所这样一个主板的市场,可以想象成在法兰克福主板专门为中国而开辟的板块,像我们国家一样,也有不同的板块,是最高阶的板块,专门吸引中国的上市公司。
中欧所的设立得到两国政府高度的支持和推动。D股和A股和H股做了一个简略的比较,如果有一句话来说D股是设立在欧洲的H股,但是H股在香港,D股是一个通过直接发行类别股的方式,最近沪伦通在紧锣密鼓的推进过程当中,沪伦通是另外一种模式,通过传统凭证的模式,D股是更直接的一个正股的方式在离岸市场的发行,在法律性质上更类似于H股的形式。
大家一定会问发行D股跑那么远有一些什么样的优势。我们罗列了大约18条的优势,最主要的方面除了融资之外,当然融资是一个很重要,发行股票直接融到外币,可以用外币进行投资。
另外一个市场是中国的债券市场,欧洲仍然存在债券市场的利率的低洼地带,所以目前还是一个零利率或者负利率的状况,债券的发行对于海外的融资达到很优厚的融资成本的作用。
给大家分享债券方面两个案例,一个上半年四川的新城集团发行5亿欧元的新融债,票面利率是综合2.62%,对于目前国内的高息的融资大环境下是一个非常优厚的融资情况。当然还有一些政策性银行,比如说国开行、农发行在中欧所平台的交易。
刚才很多嘉宾都讲到德国并购状况和挑战,用一句话来说德国是目前继美国之后中国内陆企业走出去并购,尤其浙江企业,在德国遇到非常多优秀的浙江企业走到德国去的并购,成功的案例,包括均胜电子、吉利汽车等等,这些优秀的企业走到德国,德国是继美国、亚洲之后目前并购最热,趋势最旺盛的目的地。
在欧洲并购的主要目的地以德国和英国为主,尤其是德国,德国横线条的底部占到2017年中欧并购非常大的比重,德国有1300多家隐形冠军,所谓隐形冠军在某个细分领域做到最好,可能不是很大,但是细分领域做的非常强,这些细分领域是国内企业和江浙企业非常看中和欣赏的潜在标的。
2017年进入一个拐点,这个拐点由于内因和外因造成这种回落,内因国内的监管,资金的审批等等方面出现一些从严的政策,外因更多是从德国从欧盟的角度来说,在库卡被美的收购以后,在德国政府的推动下,加大海外来自于非欧盟地区的收购欧盟企业一个严格的审查,目前看到超过25%的股权就会被进入审查,来之前听了中欧大使在论坛上的报告,非常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25%还会进一步降低到15%,可能去做一个股权类或者说财务类的投资也会受到这样的审查,从目前的状况来看会越来越紧张。
下面分享中欧所这个平台通过发行股票和发行债券的方式,在海外融资的方式如何在跨境并购中起到作用。
1、海外融资能够在境外融资境外使用,能够极大的降低汇率和资本跨境流动的风险。
刚才分享到海尔这个案例,其实在IPO之前两三个月海尔公布收购意大利一家candy做洗衣机的企业,交易金额在3亿欧元左右,在D股发行以后融资很大一部分将会用于来交割支付收购candy企业,所以非常直接,在海外融资能够在海外使用,包括海外的绿地投资等等也是能够起到非常好的作用。
2、在全世界的并购过程中用纯现金进行并购只占到50%几到60%左右,趋势还在进一步的降低,发行D股另外一个好处可以用D股作为多元化的支付手段之一,可以大大减轻现金的压力以后的需求。
3、德国是一个所谓再融资的天堂,我们统计D股上市以后再融资的途径,在整个欧洲范围内无论从数量还是单笔融资结构来说,再融资非常的频繁非常的便捷,融资额度也是非常大,企业发行债权和D股之后进行再融资为后续的融资行为打开了大门。
4、企业的知名度和市场力会极具的提升。举海尔的例子,海尔是全球最大的白色家电企业,占10%的市场份额,但是在欧洲只排名第九,在海尔D股上市以后会有一个非常宏大的欧洲战略,会在未来投入10亿欧元在欧洲达到白色家电领先的地位。
回到海尔的案例,发行的加上律协大概3亿欧元的金额,发行价格是1.05亿欧元,用途主要用于收购candy和发展欧洲的业务,一个非常有优势的地方,D股只用了前后不到六个月的时间,从股东会批准到中国证监会的批准和德国批准,以及到最后两个交易所的批准和挂牌上市只用了六个月的时间,还是排除中间有一些技术上的波折等等因素,在德国中欧所D股市场上市有一个非常大的优势能够比较相对把控整个IPO的进度和最后退出的时间。
海尔在D股上市一个考量,其实除了募得海外资金以外,最主要原因扩展在海外欧洲市场的知名度以及潜在的,将来它有很多在欧洲,尤其在德国潜在收购标的的成功率。
举个例子,WMF一个锅的品牌,在德国非常有名,去年曾经有国内企业收购它,他要出让,国内企业很多去参与,最后没有卖给中国企业,它是卖给法国的特福,不是因为我们的企业不够有钱,出的价格不高,而是因为他对中国企业有那种不信任感,不了解感,他不知道你是谁,你来自哪里,你会对我做什么,所以海尔的上市或者中国企业走到那里发行债券,尤其发行股票会更被认为是接受这样的监管,符合这样信息披露的要求,会更认为你是一个文明人,而不是站在门口的野蛮人,对于潜在的、对于欧洲,尤其德国并购成功率会大大的增加,这是融资之外另外一个更深远长远的益处。
海尔D股上市承销团的成员,中间有很多律所、会计所,券商在这里,它有一个非常庞大的承销团,私募基金和中欧基金是它的基石投资人,投资者参与也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海尔上市以后做了很多评论,梁海山董事长就认为中欧所D股市场的上市是历史发展当中,在资本市场非常重要的里程碑,陈博士说“海尔是第一个吃螃蟹的公司,是一个具有伟大梦想这样一个公司”。确实也深深体会到。最后IPO的决定是由他们的首席执行官来最后决定的,张瑞敏先生最后决定推出做,是一个非常有执行力和远大抱负一个公司。
我们和浙江有这非常深厚的渊源,中欧所非常支持浙江推出的“凤凰行动”计划,上市和并购是两条腿,希望能够利用海外的上市平台来推动整个企业的更新升级。
浙江有非常优质的上市资源,和中欧所的合作是天时地利人和,天时是因为处在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改革开放的40年,全方位的走向世界,地利是因为德国有强大的制造业,浙江又是一个制造业的大省,有70%的并购是在制造业领域,人和是因为龚会长在德国的联络站,和浙江的并购联合会和浙江的财通证券,浙商证券、股权交易中心等等都有非常紧密的合作,非常愿意通过两地的携手来推进浙江的企业在海外的融资和并购的行为。
这是一张我非常喜欢的照片,这位女士是海尔的副董事长、董事会秘书,她在整个海尔的过程当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她几乎与每一个中欧所的工作人员在IPO的现场拍了这样一张心形的照片。
我们与其他境外交易所,包括港交所不同的地方在于我们更像自己人,我们是由中方控股的合资平台,我们又有外方德交所的股东,德交所占了40%的股份,所以我们兼具了两边的优势和人力资源,我们可以更好地服务国内的机构,与他同舟共济,风雨兼程。
在IPO整个过程当中全程参与和支持了发行人遇到的各种问题,所以这是和在海外其他融资平台和其他交易所、上市所最大的不同。
最后我用一句网红的话来结束今天的发言,“世界很大,我想去看看”,我们经历了40年的改革开放,我们从最早留学生走到海外,到产品卖向全球,到企业走向全球,但在金融市场上我们的步子与实体不怎么匹配,我们走到了香港,再远一点走到了美国,但我们还没有走到欧洲大陆。
以前有人说国际贸易如果缺了中国是不完整的,当然我觉得如果双向开放的国际金融,如果缺少了有着5亿高消费人群的欧洲大陆,缺少了有着强大工业和实体的这样一个欧洲大陆的金融国际化,也是不完整的。
所以,我非常地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国内的企业尤其在浙江的企业家们可以走到欧洲,可以与我们一起共同敲响欧洲市场的资本市场之铃,谢谢大家!
特别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这里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